”面对数倍于平常的病人,许多感染的医护人员选择放弃医院安排的关怀假期,稍有好转就纷纷要求返岗,“轻伤不下火线”成为各科室的常态
岁末年初,疫情防控工作步入新阶段,面临新任务。广大医务人员克服身体不适、人手紧张、急危重症增加等诸多困难,再次闻令而动、昼夜奋战,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保障群众就医需求,全力守住健康防线,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兜底保障作用。
(资料图)
“现在真的是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”
“我们现在全院的床位已经从1500张增加到近3000张了,各科室几乎是两三倍的负荷。”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期的到来,黄冈市中心医院接诊量大幅上升。
在该院白潭湖院区的住院部,各科室楼道里几乎都塞满了床位。“12月中旬的时候是最难的,全国的医疗资源和药品设备都紧张,确保床位和救治力量是各大医院都要面临的问题。”设备科科长李建新冠感染后初愈不到三天就迅速返岗,他表示,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临床救治需求,医院已投入约3000万元经费,尽全力采购调配病床、呼吸机、监护仪、高流量氧疗仪等医疗设备,“每一项需求都很急,都是要拿来救命的。”
作为“一院两区”的另一主战场,考棚街院区主要承担城区老年人救治的重要职责,同样在发挥“兜底保障”作用。“我们这里原本100张的床位储备现在已经收了400多个病人了,大家都在超负荷地全力迎战。”
在急诊科的抢救大厅,每个人都在与病魔赛跑。“我们急诊科现在的接诊量是平时的三倍,EICU的床位已经从8张增加到20张。”急诊科主任万里鹏表示,“只要来了病人我们就争取救治条件,办法总比困难多”。ICU同样在打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,“平时20张的床位,现在已经加到了70多张,还要全天应对各种会诊,真的是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。”
“病人没有退路,我们也就没有退路”
“每天都有医护人员感染,但整个医院一直都保持着有序运转。”面对数倍于平常的病人,许多感染的医护人员选择放弃医院安排的关怀假期,稍有好转就纷纷要求返岗,“轻伤不下火线”成为各科室的常态。
“我们120一直在照常出诊,有的护士即使高烧到39.4也没有中途撂挑子,用退热栓缓缓后还继续守在自己的岗位上。”急诊科副护士长田夕银说。面对急剧增加的工作量,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是带病在岗状态,很多患者都为之动容。
“我们的护士长很不容易,感染最高峰的时候,她只带了3个护士守住一个科,难以想象他们都经历了什么。”当问起自己是否遭遇感染时,心血管内科的童子嘉医生嘶哑着嗓子,笑着说:“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感染没有,或者是哪一天感染的,这并不重要。反正感觉自己发烧太高了就去值班室睡一会儿,烧退了就出来继续守病人,昨天晚上我们还通宵抢救了一名急性心梗的病人。”
“普通患者也许可以等,但我们的透析病人等不了。”肾病学科的姜金孝医生介绍,科室主任李益明感染住院后还未痊愈就紧急返岗,年逾六旬仍心系病人;副主任王志芳频繁往返两个院区为病人开展手术和透析治疗;副主任张玲发着40度的高烧还在手术台。“24小时内开通尿毒症患者的透析通路。”这是他们对患者的承诺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在自建的“黄冈地区肾友群”里,全天候为患者提供无偿的咨询指导服务。
特殊时期对于医护人员是一场艰难的考验,一边发着烧,一边坚持做手术搞抢救的医生不在少数。“病人没有别的退路,我们也就没有退路。病人需要我们,我们就得继续坚持下去,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。”
“能多救一个是一个,能再坚持一下是一下”
大批量的感染者涌入医院,带来的是全院不同科室的集体“转型”,即使是康复科、妇产科、耳鼻喉科等似乎与“新冠”毫无关联的科室也打破建制,加入到收治工作中来。
“每一版的新冠诊疗方案出来之后,我们都会反复进行全院培训,现在看来是十分有必要的。”医务科科长周帆介绍到。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诊需求,医院还组建了一支全院高级别会诊团,巡回会诊各专科的急危重症患者。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,这支由重症医学科、呼吸内科、心血管内科、神经内科等科室组成的专家团已会诊1000余名患者。
除此之外,黄冈市中心医院还在主动承担城区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。1月3日,在基层医疗机构巡回指导时,得知黄州区社会福利院一批感染的特殊患者无法得到救治时,当即由院方进行协调,将这批患有智力障碍、精神疾病和身体残疾的边缘人群转移到白潭湖院区进行治疗。
“能多救一个是一个,能再坚持一下是一下。”在全科室已经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,肿瘤科中心主任邹佳华仍然在接到消息的1个小时内紧急进行科内协调,为这群“特殊”患者备好了11张床位。
不断规划新增救治床位,统筹全院医疗人力资源,全面提升紧急救治能力,全力做到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。“到今天我们可以说,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,守住了阵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