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界聚看点】这群00后大学生将小龙虾壳变成可降解保鲜膜

扬眼   2023-04-26 12:09:45

随着天气回暖,小龙虾走上了市民的餐桌。品尝完美味的小龙虾肉后,剩下的小龙虾壳能做什么?近日,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从盐城工学院海生学院获悉,该院22岁大学生张译文和团队成员利用小龙虾壳、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发酵制备出全生物降解抗氧化保鲜膜,目前产品在两家企业试生产,并在小范围应用。张译文说:“发酵原料来自我们盐城本地的农业废弃物,如秸秆、虾壳等,这些东西在盐城特别常见,还很容易得到,我们利用发酵法制造食品级的可降解保鲜膜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团队成员利用发酵法制造食品级的可降解保鲜膜

顶着40℃高温到滩涂采样

300多次试验后才找到合适菌种

“盐城是农业大市,秸秆和虾壳产量高,但它们通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,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。”张译文是盐城人,她的爷爷曾开过塑料厂。她深知传统保鲜膜存在制备过程污染大、难降解、难以回收、污染环境等问题,甚至不合格的保鲜膜中塑化剂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来到盐城工学院海生学院求学后,张译文在学院余晓红、吕永梅和王笃军三位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8名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,想通过混菌发酵秸秆和虾壳制备全生物降解保鲜膜。

团队成员在滩涂采样

“我们实验室保存了可以高效降解秸秆的菌株,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获得高效利用虾壳的菌株。”吕永梅博士告诉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,为了获得合适的菌株,团队成员颇费一番工夫。张译文称,需要到滩涂采样,采样又是在夏天,气温逼近40℃,尽管做了防晒工作,团队成员还是被晒伤了。“我们每次采样完,衣服和鞋子都像在泥水中泡过一样。有时候忙活了一整天,最后却一无所获。足足用了半年时间,才采集完所需的样品。”

指导老师吕永梅博士和部分团队成员。瞿彬彬 摄

采样结束后,筛选出合适的菌株也是摆在团队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。“我们从滩涂上找来了上百种菌株,进行300多次试验,才筛选出6种高效利用虾壳的菌株。最终又要从这6种菌株中筛选与利用秸秆的出芽短梗霉菌兼容性良好的菌株,获得水溶性抗氧化多糖,作为生物降解保鲜膜的基材。”团队成员朱思瑶同学称,花了半年时间,在实验室进行了菌种相容性实验,最终筛选出可以高效降解虾壳和秸秆的菌株。

据团队成员陈思璐介绍,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杂菌污染,“我们虽然严格遵守实验规范,但还是有实验菌污染的情况。有一批菌种已经测试了30次,第五天的时候发现菌种被污染了。我们就要从头开始做,之前的测试数据都不能用了。”

团队成员介绍可降解保鲜膜。瞿彬彬 摄

实验结束后身上都是难闻的气味

期待新型可降解保鲜膜尽早投入市场

团队中主要负责发酵的成员阿布都肉苏力·吐尔逊说: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味道,有时候做完实验回宿舍,尽管洗过澡了,身上还是有味道,周围同学都能闻到。”通过在实验室长时间学习,阿布都肉苏力·吐尔逊学到了很多东西,尤其是操作实验器材,“平时也有一些实验课,但学到的都是基本操作,基本上不会涉及特别精密的科研仪器。我不仅能跟着老师学会操作实验仪器,还能学到科学思维,养成了发现问题后必须自己努力解决的习惯。”

部分团队成员在工作

据吕永梅介绍,团队成员获得了7件发明专利,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。目前产品在两家企业试生产,并且在其中一家企业开始实验应用,得到了很好的反响。她说:“我们的项目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权威鉴定,膜的性能达到了食品级可降解膜的指标,保鲜效果也得到了鉴定机构的鉴定。”

吕永梅称,目前研发食品级的可降解保鲜膜每米造价为0.29元,“虽然与市场上的普通保鲜膜相比造价有点高,但等后续真正量产的时候,成本会进一步降低。我们的产品还有更好的优势,我们所用的原料是农业废弃物,产品是完全降解的,而且是食品级,符合国家发展的‘双碳’策略,应用前景非常广阔,也期待可降解膜尽早投入市场。”

通讯员 郭海松 龙星宇 陈凤翔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

校对 王菲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