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无相念佛即是实相念佛。2、念佛有四:一、持名念佛,闻说佛名,一心
1、无相念佛即是实相念佛。
2、 念佛有四:一、持名念佛,闻说佛名,一心称念。
3、二、观像念佛,设立佛像,注目观瞻,三、观想念佛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以我心眼,观彼如来。
5、四、实相念佛,即念自性,法身真佛。
6、此四种念佛,名字有差别,义理有浅深。
7、 今本章念佛,乃是持名念佛,有事念理念之分:事念者,有能念之心,所念佛号,一心系念于佛,心佛不相舍离。
8、余常示人:事念之法,心中惟有佛,佛外更无心,口念心念,心念口念,字字从心起,字字从口出,字字从耳入。
9、如是念法,不至昏散,念念相继,无有间断。
10、设若念久口燥,心念口不念则可,口念心不念则不可。
11、更有二喻,以喻念佛之法:一、当如猫捕鼠,提起全副精神,身毛皆竖。
12、又当如鸡抱卵,放下一切思想,饮啄浑忘。
13、果能如是念佛,虽为事念,不但往生可必,而悟理亦自可期。
14、如空谷禅师云:‘不必参念佛是谁,直尔纯一念去,亦自有悟日’是也。
15、理念者不必别举话头,只须把一句阿弥陀佛,即念反观,能念心外,无有佛为我所念心即是佛,所念佛外,无有心能念于佛佛即是心,能所双亡,心佛一致,此即中道,理性念佛。
16、终日念佛,终日无佛可念,终日无念,终日念念念佛;若言其有,则能念之心,了不可得,所念之佛,离相绝名;若言其空,则能念之心,灵灵不昧,所念之佛,历历分明。
17、如是念佛,空、有不立,心、佛一如,则持名念佛,通乎实相。
18、虽然四种念佛,后后深于前前,而理念功成,亦前前彻于后后也。
19、三昧:是梵语,此云正定,即一心不乱,念佛功成也。
20、亦有事一心念佛三昧,理一心念佛三昧。
21、何谓事一心念佛三昧?闻说念佛法门,可以横超三界,疾出生死,即深信不疑,愿生净土,专心系念,句句分明,念念相续,行、住、坐、卧,惟此一念,更无二念,即是以一念,而除众念,不为内惑外境,之所杂乱。
22、如《成具光明定意经》云:‘空闲寂寞,而一其心;在众烦恼,而一其心;乃至讪谤利失,善恶等处,而一其心’者是也。
23、此于事上即得,理上未彻,惟得信力成就,未见道故;但属定门,无有慧故;祗能伏妄,不能破妄;往生净土,九品莲华之中,则在中三品。
24、以功力之浅深,而分上、中、下;而下品三品,乃未得事理一心,念佛三昧者之所生也。
25、 何谓理一心念佛三昧?闻说念佛法门,即是无上深妙禅,即于念佛之时,谛实观察,念佛即所以念心,心佛一如,能所不二,寂而常照,是无念而念,照而常寂,是念即无念,了知佛即是心,心即是佛,心佛见泯,能所情亡,寂然不动,湛然常住。
26、此不专事相,纯修理观,而得观力成就,能见谛故,属慧门摄;兼得定故,安住唯心净土,亲见自性弥陀。
27、往生净土,当在上三品。
28、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。
29、以十万亿程外之极乐,亦不出一心之外故也。
30、 无相念佛,简单地说,即是先持名念佛,心念耳闻,直到能念之心,所念之佛号一时脱落,虚空粉碎,大地平沉,真相现前,得见自心实性,也即是禅宗所谓明心见性。
31、后再保任自性佛。
32、念念心境消融,此即是大势至菩萨所谓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净念即是真念,真念即是无念,念念真心现前,自行佛现前,才是净念相继,并不是念个佛号叫净念。
33、所以有句话“念念唤醒主人公”即是说的这个意思, 花开见佛悟无生,并不是说往生极乐世界,到莲花里,莲花开了,出来看见佛了。
34、这个下品下生。
35、真念佛是在你还活着的时候,包心络花开了,第八识挣脱肉身的束缚,挣脱器世间的束缚,出来见自性本觉光明,见自己法身,合上去,即是花开见佛了。
36、 我这是看元音老人的开示,特别是《略论明心见性》,师兄有机会自己去看看。
37、其实修行到最后,你就会发现,禅净密,都是讲的一个道理,都是叫你见自性,见自心佛,自悟自度。
38、真能这样念佛,即是上品上生极乐,得坐紫金莲花宝座。
39、阿弥陀佛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看了会喜欢。